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超赛果最新消息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超赛果最新消息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至少一周。足协对上轮违纪行为的处罚都会在赛前至少1天公布处罚结果,相关听证程序也至少要在赛前1天甚至更早的时候进行。
例如上周中超对阵泰达的比赛在禁区内故意肘击对手,费莱尼将面临至少停赛4场的重罚,具体追罚的结果将在下周正式发布。
根据中国足协出台的最新版U23球员政策,中超每场比赛都必须用满三个U23名额,并且,有一个U23球员首发,跟球队上外援的数量不再挂钩。正如提问者所说,比赛结果是5-0,但是,输球的一方未执行U23政策,按照规定是会被改判为0-3告负。
不过,根据足协灵活办事儿的传统作风,估计出现了3-0以上的大比分,应该是不会再重新改判,而且,对于未执行U23新政输球的哪一方,还会有其他的处罚措施。例如罚款或者是扣分。总之,U23政策的最终解释权归中国足协所有。
当然了,在实际操作面上,也很难出现哪一支中超球队不执行U23政策的情况。截至目前,绝大部分的中超球队都是在应付差事儿,即便是首发了一名U23球员,也会很快就被老队员给换下场。在下半场最后比赛时段才派遣两名U23球员上场。甚至有的球队在换人的时候,都安排在了全场比赛的伤停时段。
其实,韩国K联赛早在几年之前,就已经推行了U23政策,本赛季开始,人家都开始推行U21政策啦!并且,对于U23或者U21球员在政策上都有明文规定,不允许提前换下。这也是为什么,韩国足球水平一直保持着在亚洲范围内的高水平,而我们中超联赛看似大牌球员云集,其实,本土球员的老面孔居多,球员的平均年龄偏大,年轻球员机会寥寥。现在,国足连泰国队都踢不过,何其悲哉!
这个要看胜负的一方谁违反了U23政策了,如果是胜者一方5:0击败对手,但违反了U23政策,则胜者被判罚0:3告负,如果是负者违反了U23政策,则比分仍然按照5:0计算。
由于中超球队并没有违反U23政策的先例,因此我们只能拿中乙的一场比赛作为例子。
2019年中乙联赛,武汉三镇在首场比赛中,2:1击败对手,获得胜利,过了两轮比赛后,却发现武汉三镇使用了禁赛球员陈永然,并且陈永然在首场比赛中还打进一球,最后足协认定,武汉三镇违规,首场比赛2:1的比分被取消,判定武汉三镇本场比赛属于弃权,按0:3告负处理。
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,比赛结果算0:3,但是打进的两个进球仍然算有效,分别记在了射手榜上。
中超比赛没有出现过违反U23政策的先例,但是中超预备队却出现过。
2018年中超预备队比赛,首轮比赛,泰达2:1击败了华夏幸福,但由于泰达在比赛中使用非U23球员替补换下了U23球员,导致场上的U23球员不满5人,违反了预备队比赛“场上必须同时有5名U23球员的规定”,因此泰达被判罚0:3告负。
还有鲁能对国安的预备队比赛,就有些搞笑了,
鲁能共有8名U23球员,都被首发出场,但后来替补换上了三名非U23球员,这个时候仍然是保持场上有5名U23球员,但后来,有1名U23球员却被红牌罚下,这导致了场上就只有4名U23了。
所以,鲁能也被判罚0:3告负。
一般来说,这类违反规定的球队被判罚0:3告负,都是以“弃权”来处理的,按照《中国足球联赛规程》“一方球队比赛弃权,另一方球队以3:0获胜,如果比赛的实际比分超过3:0,则以当时的实际结果为准。”
不会改判,就是5比0。
2019年的U23政策,赛季初是这样的:每场比赛每队首发11名球员至少有1名U23球员,整场比赛的U23出场不能少于3人次。如果有被各级国家队集训征调的U23球员,征调1人减1人,征调两名减两人,征调三人可以不执行U23球员政策。夏窗之后,进行了调整,从中超第16轮开始,每场比赛的场上U23球员始终不得少于1名。也就是说,所有的参赛球队,必须遵守规定。如果违规,“该场比赛按弃权处理,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还将视情节对该俱乐部作出进一步处罚。”
先看看什么是“弃权”,按照2019年的《中超规程》第二十五条《弃权和罢赛》的解释,所谓弃权,就是“未报名、或未通过资格审查、或未获得《注册参赛资格证》、或处在停赛期、或正在诉讼过程中尚未被允许参赛的球员,代表某队参加了比赛。该俱乐部此场比赛按弃权处理。”至于弃权的处理办法,按照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办法:(一)一方俱乐部队比赛弃权,另一方俱乐部队以3比0获胜,如果比赛的实际比分超过3比0,则以当时的实际结果为准; (二)双方俱乐部队比赛弃权,双方俱乐部队本场比赛均无成绩,计0分。此外,弃权与罢赛俱乐部必须赔偿其他俱乐部及其所在赛区、中国足协、中超公司及其商业和电视合作伙伴、赞助商由此所遭受的损失,赔偿数额由主办方根据相关合同、协议及实际造成的损失决定。还有,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可根据《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准则》做出进一步处罚。按照题目所示,也就是说,结果为5比0,负者未执行U23政策,所以,比赛的结果不会改变,还是5比0,同时,该俱乐部可能还会被罚款。
今年共有两起未执行U23政策的情况,一次是5月1日,足协杯第4轮,深足0比1申花,只上了2名U23球员,结果被判0比3负;一次是7月6日,中甲第16轮,梅县铁汉客场2比2新疆雪豹,但铁汉只上了1名U23球员,结果被判0比3负。未执行U23政策,包括:
但不包括换人名额用完后U23球员受伤离场,和U23球员被罚下。
按规则来说,是如果有一方未执行U23政策,且当场比分小于3:0则按3:0计,如果比分超出3:0则按实际发生计算。
即:如果是胜利方未执行U23政策,最终比分为5:0,则判罚未执行U23政策方0:5负。反之若失利方未执行U23政策亦然,维持5:0比分。
虽然很鄙视u23政策,但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已经实行了u23政策。那么当出现5:0时,负方没有上满u23,很明显应该优先保证获胜方的利益。获胜方如果取得3:0以上的比分,应该按实际比分计算结果(即便这样获胜方也是吃了亏的,理论上本来有可能获得更多净胜球),如果获胜方在3:0以下比分获胜或打平或失利,应该按照3:0计算结果。
在今天下午率先进行的中超第2轮山东鲁能泰山主场对阵河南建业的比赛中,双方各入两球握手言和,但主裁判傅明在比赛最后10分钟的数次判罚成为赛后舆论热议的焦点。
上半场第25分钟王上源助攻巴索戈为河南建业先拔头筹;
第29分钟格德斯远射为山东鲁能泰山扳平比分;
下半场第53分钟格德斯梅开二度,他的吊射为山东鲁能泰山反超了比分;
第81分钟戴琳禁区内解围打在王彤胸口上,球在下落时碰到了王彤的左臂,
主裁判傅明认定王彤手球犯规而判罚点球,伊沃主罚命中扳平了比分。但从慢动作回放来看,王彤的手臂并没有展开而延伸到躯体之外,也并没有扩大防守面积,但球确实是碰到了手臂,我认为这个点球属于可判可不判的范围,傅明认定为点球也并非什么误判。
不过几分钟后,争议判罚再一次出现。比赛第86分钟佩莱禁区内拿球时,河南建业张文涛在防守时手脚并用,佩莱随后倒地。但主裁判没有做出任何表示,之后在收到视频裁判组提醒下观看了VAR回放,不过依旧维持了原判。从慢镜头回放来看,张文涛在伸右脚试图解围时,并没有触到球但他的右膝顶到了佩莱的左膝内侧,正是这个横向的外力让佩莱失去平衡而倒地,同时张文涛的手部也有抱拉佩莱的动作。
虽然看起来动作幅度并不太大,但从上下组合来看,我个人认为还是存在犯规嫌疑。
但最大的争议来自比赛的补时阶段,山东鲁能泰山左侧角球传入禁区,戴琳甩头顶到皮球,球弹在河南建业队员腿上弹入了球门,但主裁判傅明认定进球无效,理由是他认定佩莱在争抢过程中有推搡对方的犯规动作。
从全景慢镜头回放来看,如果单就这个进球来说,铁定属于无效进球,也不存在观看VAR回放的触发条件,因为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,傅明是在戴琳头触球前就已经鸣哨示意佩莱推人犯规,因此之后的进球自然是无效的。从这个角度慢动作回放来看,佩莱在前冲准备争顶时,为了摆脱对方的纠缠,双手确实有轻微的推人动作,但是如果这个动作幅度被认定为犯规,那么此前张文涛在禁区内防守佩莱的动作也应该被认定为犯规无疑,在我看来这两个动作属于同一个层级。
综合来看,主裁判傅明在本场比赛中的判罚确实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,我个人觉得最主要问题就是前后判罚尺度的不统一,因此才会引发诸多争议。但这归根到底属于业务水平问题,由此扣上”黑哨”的帽子有点言过其实,您说呢?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超赛果最新消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超赛果最新消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926tv体育直...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足球比赛直播德乙...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足协杯咪咕直播c...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11号赛程的问题...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足球球员能力值的...